
撫順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撫順市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
撫順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
印發撫順市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建設
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
撫政辦發〔2018〕37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撫順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撫順市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撫順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4 月12 日
(此件公開發布)
撫順市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
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作為撫順工業經濟走廊,是“一路兩帶三區”空間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快建設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創新試驗區及撫順未來經濟的發展必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目標,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特制定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一、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基本情況
撫順市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位于城市的南部地區,以南環公路為依托而形成的產業經濟走廊。重點圍繞“大石化、大材料”兩大支柱產業,規劃東起石化新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途徑新撫區與望花區部分地域,西止拉古工業園區,北部以輕軌鐵路、西露天礦南幫、電鐵線路、城市干路網為界,南至城市中心城區邊界,面積19669公頃,起步區面積3006公頃。重點推進化工、循環制造、農產品深加工、冶金深加工、環保材料、裝備制造業等產業,2017年規上工業產值占全市的77.9%,突顯了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
二、總體思路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發展實體經濟精神,牢牢抓住國家新一輪實施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沈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上升為國家戰略、建設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轉型創新試驗區等重大機遇,以改革創新為引領,以轉型振興為主線,以工業強市為目標,加快實施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加大轉型升級步伐,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全力打造撫順工業經濟“升級版”。
(二)基本原則。
1.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新興產業相結合的原則。鞏固現有優勢產業,積極改造傳統產業。依靠緊鄰沈陽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的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2.產業結構調整與轉移相結合原則。逐步實現由資源型向資源深加工轉變,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和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規劃,逐步將城區工業企業轉移至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引進新工藝裝備,淘汰落后生產能力。
3.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循環經濟相結合原則。堅持保護式開發利用,可持續式發展。按“3+1”模式在企業層面實現小循環,在區域層面實現中循環,在社會層面實現大循環,實現資源綜合利用。
4.體制機制創新原則。在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四大產業園區全部實施新的體制機制,在改革上率先實現突破,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促振興。
5.與“十三五”規劃相銜接的原則。編制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發展規劃要與“十三五”規劃相銜接,突出規劃的連續性、前瞻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三)發展目標。
積極搶抓沈陽經濟區和沈撫新區建設的有利契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發展產業集群為主攻方向,推動工業園區建設和主導產業發展,將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建設成生態文明、社會和諧和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示范區。通過項目的大力推進和建設,2018年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785億元,2019年實現945億元,到2020年實現工業經濟產值1155億元,實現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工業經濟產值占全市的85%,成為撫順資源型城市轉型承接和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三、產業定位
(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以撫順石化優勢資源為依托,堅持高端化發展,不斷延伸和拓寬產業鏈條,扭轉普通產品多高端產品少的被動局面,大力發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產品。突出抓好市政府與石化公司共建產業園區工程,按照“龍頭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的發展方向,形成以有機化工為龍頭,合成新材料、精細化工、橡塑蠟深加工為一體,生產規?;?、產品鏈緊密銜接的四大產業,創建新型石油樹脂、液體煉膠、瀝青基碳纖維、煉油催化劑、涂料、染料原料、醫藥中間體等精細化工五大產業基地,打造獨具特色的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
利用撫順石化140萬噸聚烯烴資源,發展塑料工業。重點發展農用塑料、包裝塑料、建筑塑料和工業及工程塑料等四大類塑料產品。在農用塑料制品方面,重點發展栽培農作物所需的各種功能性棚膜、地膜和飼草用膜等,發展節水灌溉器材、渠道防滲管材、防滲膜及各類型微灌器材等;在包裝塑料制品方面,重點發展各種食品、飲品和藥品等塑料包裝材料,如高阻隔包裝材料、保鮮材料和防霉防蟲材料等;在建筑型塑料制品方面,主要發展各類型管材、管件和型材,包括熱水管、燃氣管、保溫材料和防水材料等;工業及工程塑料制品,重點發展電子、電器及國防工業應用的各種通用型塑料及工程塑料配件等。以烷基苯、脂肪醇、環氧乙烷、壬基酚等表面活性劑基礎原料,生產烷基苯磺酸鹽、醇醚磺酸鹽、烯烴磺酸鹽、脂肪酸甲酯磺酸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丙烯酰胺等。再進一步生產日用洗滌劑、工業洗滌劑、工業助劑、乳化劑、油田助劑、水處理劑、保水劑等眾多終端產品。
發展目標:2018年預計實現產值550億元;2019年預計實現產值680億元;2020年預計實現產值850億元。
(二)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中部核心區。
以頁巖煉化為核心,打造精細化工產業園;以再生資源產業為主線,建設再生資源產業園;承接勝利工業園及城市中心區遷移的機械加工企業,建設機械加工產業園;保留撫礦十一廠、撫順華豐廠倉庫物流倉儲用地,規劃物流倉儲用地面積1.6平方公里,建設物流倉儲園;推進園區中涉及裝備制造、原材料、農產品加工等產業轉型升級;以正建設的食品工業園為牽動,拓展發展空間,形成以名牌食品為主導、龍頭企業為支撐、上下游產業配套、特色鮮明的食品產業集群。立足東北,建設國家級食品產業發展示范園區。
發展目標:2018年,園區企業年總產值達35億元,2019年園區企業總產值達40億元,2020年園區企業年總產值達45億元。(含撫礦集團化工廠)
(三)望花大材料產業核心區。
圍繞撫順礦業集團2*300MW油母頁巖熱電廠和琥珀造紙項目,打造以各類高中低檔文化、辦公、生活和包裝用紙為主的紙制品深加工產業集群。
圍繞大材料產業,依托撫特鋼高精特冶金新材料和新鋼鐵大宗工業產品電商平臺建設,提高鋼產業集中度和專業化程度,積極引進裝備用特殊鋼、資源節約型不銹鋼、工程機械耐磨鋼、先進工模具鋼等材料型深加工項目;圍繞管、線、板、帶、棒等中間產品,積極引進刀具、刃具、鉆探工具、大型裝備組件、汽車零部件等產品型深加工和高端裝備制造項目。推進大宗工業產品儲存、物流、交易中心等服務業項目。同時大力推進撫順鋁業碳素項目,拉動碳素產業發展。
以撫順產業用布協會為抓手,以撫順潔花產業用布有限公司為龍頭,聯合恒益濾材、天宇濾材、天成環保等企業,重點發展用于冶金、水泥、煤炭、化工、電廠等行業的氣體過濾和液體過濾的產品,打造全國第三大工業環保濾料產業基地。
發展目標:2018年,計劃實現產值180億元;2019年,計劃實現產值200億元;2020年,計劃實現產值230億元。
(四)拉古工業園。
以沈撫新區增長極建設為牽引,建設拉古—望花經濟開發區政策和產業聯動區,以大平洋工業城為載體,引進裝備制造和新材料及配套產業;同時依托罕王直接還原鐵,引進鑄造生鐵加工企業,發展優質鑄造生鐵深加工產業集聚區。
發展目標:2018年,計劃實現產值20億元;2019年,計劃實現產值25億元;2020年,計劃實現產值30億元。
四、重點任務
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是我市工業園區、產業集群密集區,是我市“三區兩鎮一景一牌”工業產業園區發展、多地域聯動發展的重要載體,各項工作按照全市總體布局有序推進。
(一)創新體制機制。積極發揮政府在財稅支持、規劃引導、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確保土地、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有效供給。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試點推行“小管委會+大公司”的管理運營模式,使產業園區管理方式逐步實現由政府主導向企業化管理模式轉化。(責任主體:高新技術開發區、勝利經濟開發區、望花經濟開發區;指導部門:市委改革辦、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編委辦)
(二)進一步完善園區規劃,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完善園區規劃,做到邊界清晰,產業布局合理,核查閑置土地、廠房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要在規劃的引領下,補齊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責任主體:各縣區政府;指導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三)加強涉企服務。加快經濟區、園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為企業提供全過程、全方位一流服務,簡化項目入駐審批程序,全面建立限時辦結、超時默認制度,構筑企業家“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好”的最優投資環境。(責任主體:各縣區政府;指導部門:市商務局、市審批局、市營監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四)堅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力度,包括公共行政服務平臺、公共檢測及平臺、技術支撐平臺、創業創新平臺,工業設計中心等,發揮平臺輻射作用,服務周邊企業。(責任主體:各縣區政府;指導部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五)擴大對外開放。大力開展招商引資,以世界500強、行業100強企業和創新能力強的上市公司、民營企業為重點,圍繞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國家鼓勵類的高端項目,吸引原創能力強的目標企業,以優勢存量吸引新興增量,促進工業企業轉型升級。(責任主體:各縣區政府;指導部門: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六)強化信息化建設。政府加強引導,以企業為中心,整合建立科技、物流、協作和聯盟的綜合現代服務體系。實現工業數據監測、共性研發、檢測檢驗、銀企對接及金融產品信息、現代物流、協作配套、行業協會及產業聯盟、訴求服務等一體化平臺功能。(責任主體:各縣區政府;指導部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城投公司)
(七)打造金融服務體系。政府引導整合社會資源,針對產業特點建立創新創業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形成園區內、行業內或上下游產業鏈資金池,設計符合本地特點的資金管理體系。積極向外引入資金,建立融資基金,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責任主體:各縣區政府;指導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城投公司)
(八)建設物流保障服務。提高物流運行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動物流業與工業聯動發展,完善物流配送體系。依托沈佳鐵路改造,預留空間,建立鐵路物流中心;依托沈撫大道,聚焦重點工業區,建立公路物流中心;依托重點產業聚集區,建立園區物流中心。推廣多式聯運,推進跨部門、跨區域、跨運輸方式的物流信息共享,鼓勵企業間運力資源共享,提高運輸車輛實載率。(責任主體:各縣區政府;指導部門:市商務局、市交通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九)推進工業園區、產業集群、行業分類統計制度。著重統計相關經濟指標,分析研判產業走勢;形成跟蹤、服務、推進體系。(責任部門:各縣區政府;指導部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發展。建立統一的協調服務機構,由主管工業副市長任組長,市工業信息化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配合,統籌負責指導、服務南環現代工業產業帶發展建設,協調解決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
(二)加大財稅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相關政策和資金,穩定政策環境,重點支持裝備制造、冶金、石化等傳統產業集群升級項目,支持產業集群研發、檢測和信息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項目。
(三)完善金融扶持政策。逐步完善融資服務平臺、推進金融機構開發多樣化、靈活性融資產品,支持引進民營銀行、民營基金企業,鼓勵中小企業上市融資、鼓勵各擔保機構加入以省再擔保公司為龍頭的再擔保網絡體系,加強銀保合作,完善再擔保機制,擴大中小企業再擔保規模。
(四)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健全人才吸引與培養政策,加強產業集群內企業科技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加大技能型產業工人培訓力度,強化與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的合作,吸引省內外專家學者前往產業集群開展課題研究、項目合作、業務指導、技術攻關等多種方式引智引才,著力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柔性引才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