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之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動美麗撫順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藍天更多了,水體更潔凈了,城鄉面貌更美了,環境更加宜居了,產業發展的“含綠量”越來越高了。
全方位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撫順是一項長期工程、系統工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還必須清醒看到,當前,全市生態系統依然脆弱,生態治理能力還不夠,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撫順壓力還很大、任務還很重,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更要跨越許多難跨的坎、啃下許多難啃的“硬骨頭”。全市上下必須要拿出滾石上山、闖關奪隘的勇氣和決心,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要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大“新賓垃圾五指分類法”推廣力度,擴大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覆蓋面。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意志、政府的責任和全民的行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能不能實現,關鍵在于責任能不能落實。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扛起美麗撫順建設的責任,各相關部門要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形成責任明確、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加強制度保障,強化督導檢查,營造濃厚氛圍,狠抓工作落實,不斷凝聚建設美麗撫順的強大合力。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必須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只要我們不斷凝聚保護生態環境的共識,保持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韌勁,追“綠”而行,奏響生態文明最強音,一定能描繪出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撫順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