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最美是金秋,秋色最美是豐收,秋日的撫順大地五谷豐登,千家萬戶谷滿糧倉,在希望的田野上,金色的稻谷,銀色的魚兒,棕色的榛子,黃色的蟹膏,紫色的葡萄……
秋糧、秋實、秋色,就在五彩繽紛的豐收圖景里,這是豐收的顏色,更是幸福的顏色。
如此多嬌的紅色“豐”景
“村里鋪上了嶄新的柏油路,垃圾清走了,環境變美了,鄰里相處更加和諧了,大家的收入也在穩步提升……”一句句夸贊,是清原滿族自治縣草市鎮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向村民交出的一張張出色的“成績單”。
紅色 摹繪文化“豐”景
“每個村都有屬于自己的鄉愁與記憶,都希望子孫后代能銘記先輩艱苦奮斗的歲月,把歷史與文化傳承下去?!比涨?,在草市鎮長興村,村史室的講解員向記者道出了小小村史室發揮的巨大作用?!耙粋€村史室,一部變遷史。村史室可以說是咱們村民的精神家園,既可以展現地方的歷史變遷,又可以記錄民俗風情,傳承鄉村文化,帶著村民見證家鄉的變遷?!?/p>
長興村村史室于2021年12月建成。作為傳承鄉土文化、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平臺,長興村以村史室為陣地,開展各類主題宣講活動,宣講村莊歷史故事、家風家訓事例、駐村干部跡事,宣傳黨的重要思想和好政策,激勵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等工作中來,成為群眾憶往思今、自我教育、凝心勵志的“精神家園”及全村紅色教育的重要陣地。
建設村史室,只是草市鎮推動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的舉措之一。草市鎮在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投入方面持續加力,建設1個鎮文化廣場,成立16個文明實踐站、16個農家書屋、1所高標準村史室,13個村統一制作黨建文化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墻,讓村民耳濡目染感受文化氣息,強化黨建修養,營造出“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濃厚學習氛圍。
紅色 擘畫鄉村“豐”景
走進草市鎮小城子村,村莊道路干凈整潔、農家小院窗明幾凈、青山綠水環繞四周……一幅“路暢、景怡、村美”的美麗鄉村畫卷躍然眼前。
近年來,草市鎮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2023年以來,草市鎮積極對上爭取投資1000余萬元實施美麗鄉村項目,以“千村美麗、萬村整潔”行動為引領,突出田園風貌和鄉土特色,加強農房改造,建設美麗庭院。
同時,健全農村垃圾收運和生活污水處理運維機制,推進農村河道綜合治理,保護好清原的綠水青山;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建設,實施農戶廁所無害化改造;緊密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基礎和村容村貌實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草市鎮還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村民愛護環境、美化村莊的責任意識,把生態、潔凈、文明理念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村民樹立新風尚。
紅色 聚焦致富“豐”景
金秋時節,草市鎮處處生機勃勃。
在大窩棚村,明宇家庭農場的水稻綿延成片、長勢喜人,大型農機在田間穿梭往來,訴說著豐收的故事。
在長興村,河蟹養殖基地的負責人徐成貴一家正忙著將自家稻田里養殖的4000斤河蟹“趕”上餐桌,這種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稻蟹互生互利共養的模式,讓他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聯堃蔬菜加工廠的生產車間,自動化設施正在有序運行,工人們熱火朝天加工各類脫水蔬菜,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在二洼村,邢老大平歐大果榛子家庭農場生產的榛子皮薄仁滿、口感清香、“可鹽可甜”,深受消費者青睞;軟棗獼猴桃種植基地的果農在果園里采摘、稱重、下單、裝箱,干勁十足。
一個個特色鮮明的產業在草市鎮各村蓬勃發展、爭奇斗艷。
草市鎮地處遼寧省和吉林省的交界處,素有遼寧“東大門”之稱,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水系豐富,是清原耕地、水庫、塘壩最豐富的鄉鎮。近年來,草市鎮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優化產業發展模式,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一村一品”成效逐漸凸顯,為推動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