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機構: | 撫順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3-10-07 |
信息名稱: | 撫順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 《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 實施意見 | ||
文號: | 撫政發〔2023〕10號 | 發布日期: | 2023-10-08 |
撫順市人民政府文件
撫政發〔2023〕10號
撫順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
《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
實施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文件要求和遼寧省人民政府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進撫順氣象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構建技術先進、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推進撫順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有效守護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撫順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氣象保障。
二、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一)加強氣象核心技術攻關。將氣象重大核心科研攻關納入全市科技創新總體規劃,支持開展氣象核心業務領域科學研究或科研項目建設。強化重大氣象災害發生機理、極端天氣、衛星遙感和天氣雷達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與氣象深度融合應用。加強氣象業務與水利、農業、環境、生態、林業、交通、能源及城市運維的融入式研究,開展氣象科技發展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推廣,提升行業安全有序發展氣象科技支撐能力?!藏熑螁挝唬菏袣庀缶?、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政府〕
(二)完善氣象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立氣象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機制,推動核心業務領域項目、資金優化配置。加強科研業務能力攻關團隊建設,建立以業務需求為導向的科研立項機制,打造集科學實驗、科技創新、科研合作、科研業務融合的綜合性創新平臺。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機制和創新激勵機制,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與氣象業務和氣象服務有效銜接?!藏熑螁挝唬菏锌萍季?、市氣象局,各縣(區)政府〕
三、加強氣象基礎能力建設
(三)建設多元化精密氣象觀測系統。優化氣象監測站網布局,加快重點經濟區、生態敏感區、人口密集區等自動氣象站建設,加強自動氣象站、自動土壤水分站運行維護和升級改造,到2025年,4要素及以上自動氣象站站點密度達到120個/萬平方公里,全部實現4G通信,提升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水平。推進清原X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建設和應用,提高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捕捉能力。完善生態、交通、能源等領域專業氣象觀測網,增設固態降水監測設備。推進撫順計量分中心建設,完善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各級政府加強對屬地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管理保護,鼓勵和規范社會氣象觀測活動。〔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軍民融合辦、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區)政府〕
(四)建設多尺度精準氣象預報系統。推進國家級、省級智能數字化預報業務系統的本地化應用,發展無縫隙智能網格預報技術,強化多源資料融合與數值預報解釋應用,推進預報空間分辨率達到公里級、重點區域達到百米級,時間分辨率達到小時級、重點區域達到分鐘級,提高極端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和強降水等高影響事件預測水平。健全智能數字預報業務體系,建立集約智能高效的氣象綜合預報預測分析平臺,撫順災害性天氣逐步實現提前1小時預警局地強天氣、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提前1月預報重大天氣過程、提前1年預測區域氣候異常。〔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
(五)建設多維度精細氣象服務體系。建立精準高效集約的撫順市氣象服務綜合平臺,實現決策氣象服務、專業氣象服務、公眾氣象服務一體化制作發布。發展基于場景、基于影響的氣象服務技術,結合服務對象暴露度研發更有針對性的氣象災害影響預報產品。打造面向社會的智能氣象服務平臺,推進以氣象服務大數據為基礎的氣象服務產品智能化制作和發布,實現各類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品按需推送。建立氣象部門與各類服務主體互動機制,推動氣象服務融入主流資訊、生活服務、政務服務、社會服務等信息傳播體系,實現各類公共氣象服務產品普惠式發布傳播。〔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文旅廣電局、撫順日報社,各縣(區)政府〕
(六)建設安全可靠數據信息系統。建設100M高速氣象通信網絡,升級省市縣智聯氣象高清視頻會商系統。加強氣象數據安全管理,建設內外網硬隔離安全防控系統,強化信息網絡和應用系統安全保障,提升業務風險防控能力。深度應用氣象大數據云平臺,強化系統運行數字化監控。建立氣象數字化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機制,深化跨部門和行業的數據共享,加快數據多源融合分析和應用,推進氣象深度融入撫順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藏熑螁挝唬菏袣庀缶?、市工信局、市大數據局、市通信管理辦公室,各縣(區)政府〕
四、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七)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健全分災種、分重點行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持續更新災害性天氣的致災閾值。提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監測預報和預警能力,強化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城市內澇、農田漬澇、森林火災、干旱和地下礦井氣象災害等氣象風險預報和預警時效。完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提升現場氣象保障能力。建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決策信息支持系統,建立氣象災害鑒定評估制度。〔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各縣(區)政府〕
(八)提高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應對能力。強化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定期開展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和風險區劃。編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強化氣象災害風險動態研判和基礎設施設防。各縣區政府組織迭代升級更新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實現4G通信全覆蓋,提高系統在線率,推動預警信息進村入戶到人。實施“網格+氣象”行動,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鄉鎮、街道等基層網格化管理。推進鄉鎮政府實行區域自動氣象站站長制。強化重大氣象災害防范綜合應急演練。推進巨災保險氣象服務?!藏熑螁挝唬菏袣庀缶?、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廣電局、市應急局、市通信管理辦公室、撫順銀保監分局,各縣(區)政府〕
(九)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更新升級智能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建設標準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站點。健全統一協調的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和作業體系,完善人工影響天氣議事協調機構,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管理和部門聯合監管。推進集約化智能化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平臺應用,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綜合作業能力,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防災減災救災、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重大活動保障、重大突發事件應急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助力全市糧食穩產增收、生態保護與修復、保障和處突重大活動及事件?!藏熑螁挝唬菏袣庀缶?、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應急局,各縣(區)政府〕
(十)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設。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健全氣象防災減災體制機制。推進《遼寧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撫順市氣象災害防御條例》貫徹落實,加強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管理和對所屬行業聯合共管。修訂《撫順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打造“綜合預案+專項預案+部門細則”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體系。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先導的聯動機制,提高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健全政府主導的氣象信息社會傳播機制,暢通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綠色通道”。依法做好重大規劃、重點工程項目氣候可行性論證?!藏熑螁挝唬菏袣庀缶?、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各縣(區)政府〕
五、提高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十一)實施鄉村振興氣象提質增效行動。建設水稻、玉米、山野菜等糧食作物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主要種植區農業氣象觀測網。推進高分衛星遙感技術在全市農情監測中的應用。建立精細化農業氣象服務系統,打造糧食安全全鏈條“伴隨式”氣象服務產品體系,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通式服務,發揮氣象對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的保障作用。開展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充分利用氣候資源指導農業生產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農業新品種引育。推進省級生態特色(山野菜)農業氣象服務中心建設,建立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基地。開展撫順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打造撫順氣候好產品名片?!藏熑螁挝唬菏袣庀缶?、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政府〕
(十二)實施生態文明氣象保障行動。加強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能力建設,開展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和大氣污染防治氣象服務,做好面向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突發環境事件應對氣象保障。開展遼東生態修復型人影作業示范區建設,發揮氣象在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和嚴守生態保護“三線”中的作用。加強旅游氣候資源評估與開發利用,打造氣象公園、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氣候宜居地等氣候生態品牌,推動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為撫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技支撐?!藏熑螁挝唬菏袣庀缶?、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局,各縣(區)政府〕
(十三)實施“氣象+”賦能行動。推動氣象服務深度融入撫順經濟社會各行各業和生產發展各環節。緊緊圍繞撫順區域發展定位,深挖服務需求,推動氣象服務融入重大戰略、融入行業生產,主動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氣象保障納入城市治理工作體系,推動氣象服務與智慧城市建設精準對接,提高城市運行管理精細化氣象服務水平。推進交通氣象監測站網建設,加強惡劣天氣道路交通安全氣象保障。加強能源安全氣象服務,針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對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及礦采、化工生產等行業的影響完善精細化氣象服務。提升旅游、健康領域及重點城市規劃、重大工程項目等氣象服務水平?!?/span>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各縣(區)政府〕
六、優化人民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供給
(十四)加強普惠式公共氣象服務供給。創新公共氣象服務供給模式,構建滿足多元需求的氣象服務產品庫,推動氣象服務向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推進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加強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建設,強化提升偏遠地區的社會全媒體資源快速精準傳播能力,完善公共氣象服務融媒體傳播平臺,實現各類媒體氣象信息全接入,擴大氣象信息服務覆蓋面。〔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工信局、市文旅廣電局,各(縣)區政府〕
(十五)加強高品質生活氣象服務供給。提升氣象服務需求智能感知、服務定制供給能力,為衣食住行游購娛學康等需求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氣象服務。推動新一代氣象信息技術在氣象服務領域應用,研發精細化生活指數氣象產品,強化撫順健康生活、旅游康養、體育競技、全民健身等氣象服務供給。提升遼東“冰雪經濟+氣象”服務水平?!藏熑螁挝唬菏袣庀缶?、市交通運輸局、市文旅廣電局、市衛健委,各縣(區)政府〕
(十六)構建廣覆蓋的氣象服務格局。在城市規劃、建設、運行中充分考慮氣候承載力,增強城市重大氣象災害防控能力,助推撫順宜居城市、森林城市建設。強化氣象與相關單位部門聯動協同機制,豐富完善城市安全運行氣象服務產品。推動氣象防災減災和氣象保障服務融入鄉村建設行動,完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提高智慧氣象為農服務水平。將氣象防災減災教育納入全市科普工作體系,推動各縣區建成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藏熑螁挝唬菏袣庀缶?、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市大數據局、市通信管理辦公室,各縣(區)政府〕
七、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
(十七)加強氣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撫順各類人才計劃和人才獎勵對氣象領域支持力度。用好撫順市人才引進政策,加強對氣象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和集聚,加大對急需緊缺專業人才、青年后備人才和基層業務技術帶頭人的培養和引進力度,推進氣象科技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藏熑螁挝唬菏形M織部、市委編辦、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氣象局,各縣(區)政府〕
(十八)優化氣象人才發展環境。加強氣象教育培訓體系和能力建設,氣象人才納入全市相關人才專項,納入全市教育培訓和人才隊伍建設。發揮機構編制資源效益,支持市縣氣象干部、人才到地方單位交流任職。落實國家有關激勵政策,引導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臺站從事氣象工作。完善氣象人才評價和分配激勵機制,落實好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有關規定,按照有關規定做好優秀單位和個人表彰和獎勵?!藏熑螁挝唬菏形M織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氣象局,各縣(區)政府〕
八、強化組織實施
(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氣象工作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完善氣象部門與地方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健全完善各級政府氣象高質量發展議事機構,健全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將氣象高質量發展納入本級政府發展規劃,統籌做好項目、資金、用地等保障。加強對本實施意見的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推進市、縣氣象高質量發展試點建設?!藏熑螁挝唬菏袣庀缶?、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區)政府〕
(二十)統籌規劃布局。持續深化與遼寧省氣象局合作,合力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茖W編制實施氣象設施布局和建設規劃,建立相關行業氣象統籌發展體制機制。深化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氣象服務供需適配、主體多元。加強各部門各行業氣象設施的統籌規劃,規范氣象觀測設施管理。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藏熑螁挝唬菏袣庀缶?、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政府〕
(二十一)加強法治建設。科學推進氣象地方立法,完善配套制度,健全氣象標準體系。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嚴格執行公眾氣象預報、氣象災害預警統一發布制度。依法依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規范人工影響天氣、氣象信息服務等活動。加強防雷和升放氣球安全監管,提升監管效能?!藏熑螁挝唬菏袣庀缶?、市司法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政府〕
(二十二)加強投入保障。落實雙重計劃體制和相應的財務渠道。將氣象高質量發展建設項目列入基本建設投資計劃,支持基層氣象基礎能力建設。按照規定落實基層氣象工作者有關待遇并列入同級財政預算?!藏熑螁挝唬菏邪l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各縣(區)政府〕
撫順市人民政府
2023年10月7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