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
“到!”
洪亮而鏗鏘的回答,穿透時空,直抵心底。這是遼寧雷鋒干部學院雷鋒入列式,現場點的最后一個名字是雷鋒,回答者是所有學員。每一個到這里學習的學員,都將用這種方式開始精神提升之旅。
這一聲“到”,是現場學員的回答;這一聲“到”,也是4300萬遼寧人民用實際行動寫下的回答。
遼寧是雷鋒精神發祥地,是全國學雷鋒活動策源地。60年來,雷鋒從未離開,因為遼寧人用“知”與“行”不斷續寫著雷鋒日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雷鋒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特別是多次對遼寧學雷鋒工作提出明確要求。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參觀雷鋒生平和事跡展時深刻指出,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強調要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傳承弘揚雷鋒精神,遼寧以學雷鋒活動的新進展、新成效,不斷續寫新時代雷鋒故事,匯聚推動振興發展的磅礴力量。
學習雷鋒,不變的風尚
3月3日,春季開學思政第一課,這堂全省大中小學生共同完成的課程,主題是“弘揚雷鋒精神 凝聚奮斗力量”。
在遼寧,學習雷鋒是一直不變的風尚。雷鋒22歲的青春面龐定格于歷史長河中,歲月流逝,仰望過這張青春面龐的人們或許已經老去,但雷鋒精神永遠不老,永遠閃耀著光芒。
在“雷鋒班”儲藏室的文件柜里,珍藏著60年來人們寫給雷鋒的信件,如今,信件已超過47萬封,展示出雷鋒精神穿越時空的強大生命力。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廣袤的遼沈大地上,雷鋒精神不斷被傳承弘揚。遼寧切實把深入開展新時代學雷鋒活動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出臺《中共遼寧省委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學雷鋒活動的意見》,對深入推進學雷鋒活動制度化、常態化,努力將遼寧打造成為全國學雷鋒高地進行部署。
組織中小學生開展普及文明風尚、愛糧節水等志愿服務和勞動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引導高校畢業生投身家鄉建設……以學雷鋒為有效抓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省教育系統建立大中小學“大手拉小手”學雷鋒一體化機制,打造特色鮮明的學雷鋒活動品牌,讓學雷鋒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風。
參加雷鋒入列式、重溫入黨誓詞、瞻仰雷鋒墓并敬獻花籃、參觀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學雷鋒活動成果專題展、音樂黨課、情景黨課……這是雷鋒學院課程表的部分內容。
發揮獨特優勢,遼寧創辦全國首家雷鋒學院,打造集黨性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學雷鋒研學教育實踐于一體的新時代學雷鋒基地。學院成立以來,已經累計接待培訓班次953個,學員13萬余人次。
溫暖的“志愿紅”,在遼寧多年來厚植雷鋒精神的沃土上綻放出新時代精神文明之花。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不斷健全志愿服務體系,不斷拓展學雷鋒志愿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雷鋒精神在與時俱進中發揚光大。
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遼寧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學雷鋒志愿服務團隊3.5萬余支;通過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實名注冊志愿732萬人,較2013年年底統計的245萬人增加近2倍。
百萬志愿者圓百萬“微心愿”, “情暖遼寧 志愿有我”……一個個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不斷豐富著遼寧學雷鋒實踐活動的內容。在全國率先開展學雷鋒活動示范點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結對幫扶,使雷鋒精神真正深入基層、走進群眾。
音樂組歌、情景舞臺劇、紀錄片、芭蕾舞蹈組詩、漫畫雷鋒叢書、融媒體圖書……一批學雷鋒主題文藝作品富于時代氣息,藝術化地闡釋雷鋒精神的深刻內涵,講述著遼寧人民傳承弘揚雷鋒精神的生動故事。
雷鋒精神如空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如細雨,涓滴無聲,潛自有潤。
爭做雷鋒,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
在雷鋒班,有一張下鋪始終為雷鋒保留著,班里表現最好的戰士才有資格為老班長整理床鋪,而上鋪留給班里新來的戰士,讓他在“全世界離老班長最近的地方”,感悟雷鋒精神的真諦。
“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p>
接過雷鋒的槍,千萬個雷鋒在成長。
2月16日,鞍山市紅十字會聯合郭明義愛心團隊舉行造血干細胞樣本采集活動,在“當代雷鋒”郭明義的號召下,當天共有160余人成功捐獻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
積極向上向善,從“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全國有1400多支郭明義愛心團隊、240多萬人跟著郭明義學雷鋒。
李超、毛豐美、曲建武、孫景坤、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遼寧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群體……這些是遼寧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狈Q號的個人和集體。他們身上蘊含的家國情懷,與雷鋒精神一脈相承。
英模輩出是遼寧突出的文化現象、鮮明的文化特質。信念的力量、奮斗的精神、忘我的胸懷、進取的銳氣,在遼寧人身上,成為共同的精神基因。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有10人(群體)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6人(群體)獲“時代楷?!狈Q號,15個單位和13名個人被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27人(群體)獲遼寧“時代楷?!狈Q號, 533人(群體)獲遼寧“最美人物”稱號, 151個單位和148名個人被命名為遼寧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一批批雷鋒式先進人物和先進集體將雷鋒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結合。他們像種子一樣,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
在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旺清門鎮旺鮮村村民安香淑長年照顧本村留守老人,老人們親切地喊她“親閨女”;
在鞍山,鞍鋼集團綠源科技公司礦渣作業區工人孫寶江成立愛心工作室,每年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300次以上;
在遼陽,特教老師李紫微用愛心澆灌“折翼天使”……
雷鋒車隊、雷鋒派出所、學雷鋒示范點……以雷鋒之名,人們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良好社會風尚。
春耕在即,葫蘆島興城市科學技術志愿服務隊來到興城市三道溝鄉三道溝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科普惠民志愿服務活動。專家面對面講解、答疑、指導,讓村民們覺得“解渴”。
隨著時代的發展,雷鋒精神的內核沒有變,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與時偕行,專業化、精準化、時尚化……向上向善的力量如同磁石,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
雷鋒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如今,這滴水在遼沈大地已匯聚成向上向善的汪洋大海。
致敬雷鋒,做新時代的“螺絲釘”
“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多時代楷模?!?/p>
致敬雷鋒的最好方式,就是成為雷鋒,做一顆新時代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相比于把畫掛在美術館,我更喜歡把畫畫進鄉村,畫給農民,畫在祖國大地?!比珖鴯徫粚W雷鋒標兵、遼寧省道德模范、魯迅美術學院教授陸國斌,多年來堅持義務為鄉村繪制文化墻,不僅提升了美麗鄉村的“顏值”,更繪出了鄉村振興的文化“底色”。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撫順市“百姓雷鋒”“大國工匠”刁克劍14項研究成果達到世界或國內先進水平,6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百姓可成雷鋒,雷鋒來自百姓”,撫順連續17年開展“百姓雷鋒”評選表彰活動,涌現出175名“百姓雷鋒”個人和55支團隊,打造響亮的學雷鋒品牌,形成最強勁的發展動力。
把學雷鋒活動與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相結合,這是詮釋雷鋒精神永恒生命力的生動實踐。
撫順市望花區和平街道雷鋒社區積極發揮社區黨員志愿者學雷鋒力量,建立了“雷鋒驛站”“黨員家庭代辦站”為居民服務,建立學雷鋒基金用于幫助病患和困難家庭,成立志愿者服務隊開展便民服務,開辦雷鋒文化大講堂……將雷鋒精神融入為人民服務中,社區和居民攜手傳承弘揚雷鋒精神。
在傾情為民、愛崗敬業中踐行雷鋒精神,沈陽市消防救援支隊啟工消防救援站與轄區8個老舊社區結成共建對子,深入困難群體家庭開展防火檢查和送平安服務活動。
振興發展的征途中,雷鋒精神成為燭照前行的燈塔、催人奮進的鼓聲。
在遼寧“最美人物”2022年度盛典上,致敬了一個特殊的群體——振興者群體,現場短片中,來自不同行業的代表這樣表達著自己的心聲:我奮斗,因為這是我的信念;我創新,因為這是我的夢想;我拼搏,因為這是我的戰場;我堅守,因為這是我的選擇……
奮斗、創新、拼搏、堅守……這是雷鋒精神時代內涵的生動展現,也是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力量。
打好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全省各行各業都要向雷鋒同志學習,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為完成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目標任務作出貢獻,讓雷鋒精神在遼沈大地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穿越時空,雷鋒精神已經深深融入遼寧人的血脈,凝聚起奮斗與堅守的力量,匯入奔騰向前的時代洪流,必將為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